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语文 - 正文
高考首页 福建高考 福建省质检 各省高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录取查询 招生章程 成绩查询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试题答案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模拟题 招生专业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状元 自主招生 保送生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美术高考 高校频道 高校分数线 各省分数线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福州八中2014届高三第二次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

来源:2exam.com 2013-11-26 14:38:39

点击下载: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2014届高三第二次质检语文试题

福州八中2013—2014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2013.10.6
    一、必修课内文言文阅读(4分)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又欲肆其西封(边境)            持千金之资币物(货帀)
 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      列坐其次(旁边)                 
 C. 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何可胜道也哉(尽)
 D.若入前为寿(第二人称代词,你) 此吾之所得也(体会)
    2.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王羲之《兰亭集序》)
译文: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B.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译文:(曹操)固然是一代的英雄,但是如今怎能还在呢?
 C.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译文:大概我所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还不及十分之一。
 D.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译文: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谨慎采取的缘故啊。
    二、默写名篇名句(10分)
    3. 填写横线上的句子(每小题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2)今夜闻君琵琶语, 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3)                               ,似诉平生不得意。(白居易《琵琶行)
(4)                         , 满座重闻皆掩泣    (白居易《琵琶行)
(5)覆压三百余里,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6)一肌一容             ,             ,而望幸焉。(杜牧《阿房宫赋》)
(7)                         ,多于市人之言语。 (杜牧《阿房宫赋》)
(8)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
(9)____________________?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10)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已亥杂诗》)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龙洞山记
〔元〕张养浩
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①尝封其神曰灵惠公。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②及其半。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像甚夥。世兵,逃乱者多此焉。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磬折③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如是,仅里所。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力殆。其宴于外者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雅不酒,必使之酌,名曰定心饮。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尝疑许事未必有。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④ ,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⑤。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归田类稿》)
【注】①胜国:前朝。② 劣:仅仅,才。③磬折:弯腰。④较然:明显的样子。⑤吊:悲伤
    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即山有龛屋    即:靠近       B.意其穴竟于是      意:料想
 C.亦阳慑力殆    慑:害怕      D.虽雅不酒          雅:文雅
    5.下列四组中,全都间接表现龙洞艰险的一组是(3分)
  ①是中极暗       ②烟郁勃满洞中        ③心骇乱恐甚
  ④如是,仅里所   ⑤有泣者,恚者,诟者  ⑥喜幸生手其额者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龙洞山自古以来就是名胜,山势险峻,有上下两个山洞,位于下方的一个叫龙洞。
  B.龙洞深邃,里面越来越低矮狭窄作者与同游者备受惊恐,好不容易才得以出洞。
  C.按照当地的风俗,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名为“定心饮”。
  D.作者游历龙洞后,想起“不登高,不临深”的前圣之训,为告诫后人写了这篇“记”。
    7.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初焉,若高阔可步。 (3分)       译:          
  
(2)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3分)译:        

    四、古代诗歌鉴赏(18分)
    8.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问题。(6分)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②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3分)
    9.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渔家傲
欧阳修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①。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②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搁沙滩上。
【注释】①当:作为。②厮:相。与下句“相”字互文见义。
    (1)词中所写的采莲姑娘形象有什么特点?请概括。(2分)

(2)有人说“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搁沙滩上”中“惊起”一词有“转折之妙”,请结合上下句简析。(4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⑴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⑵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

    五、文学名著阅读(12分)
    1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4分)
 A. 公孙瓒战败后,先是关羽舞着青龙偃月刀上阵战吕布,接着是张飞也挺丈八蛇矛来夹攻,而后是刘备又掣双股剑来助战.
 B. 曹操征张绣时,因道上缺水,将士皆渴,曹操心生一计,谎称前面有梅林。军土闻之,口皆生津,由是不渴
 C. 孔明随鲁肃来见周瑜,周瑜、孔明心中早有文章,却都故意以言刺激对方。鲁肃深知两人意图,却在一旁缄口观望
 D.荆襄马氏兄弟五人均有才名,最小的叫马谡,眉间有白毛的叫马良,乡间流传的谚语是:马氏五常,白毛最良。
  E. 黄忠因战马有失而跌倒,关羽不杀他,让他换马再战。黄忠换了战马前来再战,不忍伤关羽,仅射中关羽盔缨根。
    12.填空题(4分)
(1)周瑜 用“    ”之计,诸葛亮将计就计,周瑜非但夺不得 荆州,反遭蜀军围杀,瑜马上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仰天长叹“               ”
(2)曹操为了离间           之间的关系,就采用贾诩的“        ”之计。即曹操亲笔作书一封,单与韩遂,中间朦胧字样,于要害处,自行涂抹改易,然后封送与韩遂,故意使马超知之。超必索书来看,必然猜疑,疑则必生乱。
    13. 简答(4分)
    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次日,孙坚来辞袁绍曰:“坚抱小疾,欲归长沙,特来别公。”绍曰:“吾知公疾,乃害传国玺耳。”
袁绍为何说孙坚害传国玺病?此后孙袁双方围绕“传国玺”做了什么事?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六、文化经典阅读(6分)
    14.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
    ②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①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
【注释】①韫椟:收藏物件的柜子。
(1)第①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愿望?请概括。(2分)

(2)第②则中的“我待贾者”反映了孔子的什么心理?请简要分析。(4分)

    七、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谈中国文明,乃必得及于这文明的根源之一——汉字。在人类学家眼中,文字的发明是文明的一大跃进,文字的发明让知识可以大量累积,后世乃能够超越一代的生理局限,直接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之上。然而,知识积累固是文字发明对文明的最根本影响,但其作用尚不止于此,它一定程度上更影响了文明乃至生命的属性。
谈汉字,多数人首先连结的当然是书法。书法源自特殊的书写工具:毛笔。不过,更根柢地,则源于汉字本身的结构性使图像在规范中又有无限排列的可能,由之乃开展出丰富的线性世界,要说中国人的线性美学多缘于此也不为过。
其实谈文字,最自然会想到的是文学。文学并不只是对语言的艺术记录,语言之外,文字本身还影响了文学的形式与内涵,这在非直接由语言拼音而来的表意文字尤然,从中国诗词的对仗到文言文的精练就都与汉字单位、孤字、表意的属性直接相关。
表意文字使文字与语言保持了一定距离,让文字能更长于凝练性的表达,这一方面成就了中国文学的特殊美感,另一方面则形塑了中华文化的特殊属性。
中华文化能绵亘数千年实因于传承者强固的历史认同,汉字在此则不仅让人可以接续前朝,连历史之原典亦可接受到传授,由此,所谓“上下五千年”才不至成为空话。而更甚者,就因语、文一定程度的分家,语言之分歧乃不直接导致族群的分歧,否则,以中国地缘之大、地理之复杂,若用拼音文字,怕不早已分成几十个国家!也因此,中国文明既能一统——保有稳定的共同根基,又能发展各地的特质——适应多元的环境,文化上“一元性与多元性的并存”使中国虽历经挑战却依然茁壮,而它,则缘于书同文、语多样的历史发展。
汉字的种种与中华文化如此相关,也因此,对汉字的看法常常直接反映了我们对自己的态度。“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力图使语、文合一,固是对语文过度分离导致文字僵化的反抗,却也因此未能看到语文分割对中华文化所起的根本影响,极端者欲将中国文字拼音化,更可以说是在刨自己文化的根,而即便到中文电脑出现前,也还有许多人因电脑输入的困境大谈废除汉字,这种种都说明了:错,其实不在汉字,而在我们对自己的态度,在我们对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缺乏更深的了解。我们要能真正看到汉字与中国艺术、文化乃至生命的深刻关联。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最大的跃进,它对文明最根本的影响是知识积累,并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文明乃至生命的属性。
 B.汉字本身的结构性使图像在规范中有无限排列的可能,是书法形成的根本原因,同时书法也离不开毛笔这一书写工具。
 C.汉字单位、孤字、表意等,是汉字的特殊属性,它对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对仗、文言文的精练等有直接的影响。
 D.汉字使文字与语言保持距离,这塑造了中国文明既能保有稳定的共同根基,又能适应多元环境的特点。
    16.请分点概括汉字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为什么说“极端者欲将中国文字拼音化,更可以说是在刨自己文化的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语言文字运用(6分)
    18.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闲情,是____,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是____,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____。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____。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     ②不见一个人,却有说不出的意境
 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     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
    19. 某校利用宣传橱窗举办关于“蛟龙”呈的专题展览,展览包括四个板块。请根据下面的材料,为展览拟写总标题和各板块标题。要求:简明生动,每个标题不超过8个字。(4分)
“蛟龙”号是我国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主设计,除少数非核心零部件之外,绝大部分零部件都是“中国制造”,总装也由我国独立完成。“蛟龙”号技术上拥有三个优势,即先进的近底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功能、高速水声通信功能、强大的续航供电功能;与国际上现有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相比,其综合性能稳居前列。2012年6月24日,“蛟龙”号顺利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7062米的深处,全世界为之瞩目。此次深海作业的成功,证明这条“中国龙”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域潜航的能力,标志着海底资源宝库向中国人敞开了大门。
总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块标题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写作(70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50字的议论文。
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稿      纸     

 

 

 

 

 

 

 

 

 

 

福州八中2013—2014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
语文 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2分)A.礼品
2(2分)B(曹操)本来是一代的英雄,但是如今在哪里呢?
3.(10分)(1)别有幽愁暗恨生(2)如听仙乐耳暂明(3)弦弦掩抑声声思(4)凄凄不似向前声(5)隔离天日(6)尽态极妍,缦立远视(7)管弦呕哑(8)秦人不暇自哀(5)问君能有几多愁(6)化作春泥更护花
4.( 3分)D(平常)
5.( 3分)D
6.( 3分)C
7.( 6分) ( 1)起初,(洞)似乎高大宽敞,可以行走。
( 2)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
8.①B(3分)
②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4分)
9(6分)(1)(2分)词中所写的采莲姑娘具有活泼、大胆的特点。(一点1分)
(2)(4分)“惊起”的前句写姑娘们喝醉了酒,在荷叶的绿阴中睡着了;(1分)后句写船因无人打浆而在沙滩上搁浅了,(2分)用“惊起”二字写从姑娘们从醉酒中醒来时的惊讶情态,(3分)既表现了“醉”字,又写出了“醒”,起到从醉眠到苏醒的转折作用。(4分)
10.⑴(要点)“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2分)
⑵(要点)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4分)
11.A.张飞和关羽左右顺序倒了. C.鲁肃互相劝说
12.(1)假途灭虢      既生瑜,何生亮
(2)马超韩遂     抹书
13. (5分)( 1)袁绍得知孙坚得到了传国玉玺。 ①孙坚发誓他没有得到玉玺。②袁绍叫来从孙坚营中逃出的军士对质。③孙袁双方欲动手,被众诸侯劝住。(意思对即可。)
14(6分)(1)(2分)反映了孔子积极入世、改变无道社会的思想愿望。(2)(4分)反映了孔子渴望得到君王赏识(求仕做官)的心理。(1分)孔子周游列国,向各国君王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就像藏在柜子中的宝玉渴望得到识货的商人一样,期待能够受到赏识,得以实现自己的抱负(或施展才华的机会)。(3分,意思对即可)
15(3分)A 【解析】 A项“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最大的跃进”的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是“文字的发明是文明的一大跃进”,“一大”不是“最大”。
16.(3分)【答案】 ①形成了我国独特的书法艺术。②成就了中国文学的特殊美感。③形塑了中华文化的特殊属性。④使中国文明既能一统,又能发展各地的特质。(每点1分,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答题容易失误的地方是概括不完整,许多考生只看到了原文第5段明确提到的“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没有注意到前几段所谈到的“书法”“文学”也是中华文化的组成,汉字对它们的影响,也是答题的要点之一。
17.(3分)【答案】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根源之一,对中华文化起着根本性的影响。将中国文字拼音化,实质上是去掉汉字的表意性,否定汉字,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华文化。(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答题时,要首先将句子含义的解读落实为词语含义的解读,即抓住“文字拼音化”“刨”“文化的根”等三个词语,分别从原文中筛选出其对应的内容,然后再合并组织成答案。
18. C
19.【答案】总标题:“蛟龙”入海,世界瞩目   板块标题①:深海“蛟龙” ②中国制造 ③技术优势 ④深海作业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拟总标题,要先阅读整个文段,把握主要信息。要能概括事件(“蛟龙”入海)的这个过程,并能明确其影响和意义。分板块标题的拟定,在阅读基础上,理清语句段的意思,分清层次。4个板块,4层意思。第一句突出“蛟龙”号的“深海”特性;第二句确定其“中国制造”;第三句介绍其技术上拥有的三个优势;第四句叙述其下潜的过程;第五句概括其影响。表述答案时,要简明生动,注意每个标题不超过8个字的要求。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